

課外活動是美國本科申請中的重要內容,在美國本科網申系統(tǒng)中,課外活動有學術類、文體類等6個大類,29個小類活動,廣泛參與以豐富個人經歷。下面托普仕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本科申請課外活動分類中比較熱門的存在。
一、夏校/夏令營
夏校定義:每年6-8月,由美國大學為高中生等開設的專業(yè)課程。
選擇建議:了解各夏校的含金量、申請時間和要求,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夏校參加,以提升背景并增加錄取機會。
夏校的分類
夏校主要分為學分課程與非學分課程兩大類,前者在完成項目后可獲得學分,且這些學分在各大學和院系間相互承認。
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專業(yè)方向,自由選擇不同類型的夏校項目。具體而言,夏校又可細分為以下三類:
科研型夏校:提供親身參與真實科研項目的寶貴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科研的理解。
課程型夏校:由資深導師授課,學生需完成指定任務,并最終獲得成績單或學分,有助于提升學術背景。
能力提升型夏校:更注重培養(yǎng)領導力、公共演講等軟實力,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大學或機構在暑假期間開設的短期課程或項目,時長從幾天到幾周不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
然而,除非參與的是頂尖夏校,否則建議學生不要同時參加超過兩個夏校,以免分散精力。
在申請學院和大學時,部分學校會要求申請人提交推薦信,這些推薦信通常來自任課老師或學校輔導員。
為了獲得高質量的推薦信,學生應在12年級高三開始前就著手準備,提前選定能幫助自己寫推薦信的老師,并將自己的個人信息、申請目標院校等信息提供給推薦老師。
這樣不僅能確保推薦信內容的真實性和針對性,還能為老師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撰寫推薦信。推薦信的數量因學校而異,學生可通過訪問大學網站或申請系統(tǒng)來了解每所學校所需的具體數量。
二、公益活動/社區(qū)活動
在美本申請系統(tǒng)中,有一個欄目專門用于填寫申請者參與的公益活動或社區(qū)活動。
這些活動包括社區(qū)參與、工作或志愿者等,以及申請者認為有意義的其他活動。美國大學在評估學生的申請時,不僅關注其參與的社會活動數量,更看重學生對社會或他人的總體看法和承諾。
因此,重要的不是活動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而是學生背后的真實意圖、個人性格、對事件的思考以及收獲等。
公益類活動看重哪些方面?
美國大學在評估學生的申請時,不光是看這個學生做了什么社會活動。而是期待看到這個學生對其他人或這個社會的總體看法和承諾,重要的不是活動的數量,而是學生背后的真實意圖、個人性格、對事件的思考以及收獲等等。
公益活動影響力的考察,看的是對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真正影響。而不是目標有多宏偉,是否有報道/獎章。真正好的公益活動,影響是深遠的,無論是對學生個人,還是對社會。
美國招生官特別強調需要做有意義且持續(xù)的社區(qū)服務(Meaningful,Sustained Community Service):“持續(xù)”的定義是至少一年的時間;“有意義”是要能夠激起同理心和利他行為 (empathy and altruism),讓年輕人深入去了解自己身邊的世界。
三、學術類活動/競賽
學術競賽是就一門或多門學科進行的超出課本知識的考試或競賽。根據規(guī)則的不同,學術競賽可分為做題型競賽和科研型競賽兩大類。
競賽活動的分類
做題型競賽在國內較為普遍,如AMC、奧林匹克、物理碗等。這類競賽通常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因此建議有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尤其是理工科學生。
而科研型競賽則相對不普遍,要求學生進行前沿課題的研究,并寫出學術論文或進行學術展示。雖然這類競賽的大獎難度更高、數量更少,但一旦獲獎,將對學生的學術能力產生極大的提升作用。
隨著美國大學本科申請競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從9年級或10年級就開始籌備規(guī)劃孩子的大學申請。這些家庭不僅提前準備托福/雅思考試,還積極豐富背景提升活動,參加各項競賽以提升學術競爭力。
以上就是美國本科申請課外活動分類的相關內容。如果您對美國留學感興趣,歡迎您在線咨詢托普仕留學老師(Tops6868)。托普仕留學專注美國TOP30名校申請,采用5v1服務模式,21步精細服務流程,硬性四維標準+六維背景提升等留學服務體系,為學生申請美國名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