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留學申請過程中最好趁早對自己的申請時間做一份規(guī)劃表,標注出每個時間段需要完成的事情。需要注意的事,要根據你申請的院校和專業(yè)的申請截止時間來規(guī)劃。這樣才能確保不錯過申請。
說到院校,不得不提的是很多學生都會頭疼的問題:選校。這是一個歷史難題,選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很難,需要強大的專業(yè)申請背景。以下是托普仕留學顧問對關于選校的四個建議:第一,弄清要申請的項目以及學校具體的情況。比如要申請會計專業(yè)的項目,要弄清該項目是否有先修課程的要求。至于學校這塊,有些學生比較看重地理位置。如果學生一定要去紐約或西海岸地區(qū),那在選校時就認真看一下學校的地理位置。第二,弄清學校的往年的錄取情況,給自己做下適當?shù)亩ㄎ?。比如申請MBA,有些學校雖然在官網上說可以錄取無工作經驗的申請者。但仔細看往年的錄取情況發(fā)現(xiàn)平均的工作年限都是4年以上,那這樣的學校應慎重來選擇。第三,關于定位,如果你的背景申美國前30有希望,切不可都選擇前30的學校來申,一定要適當選擇一些所學校進行保底,確保最后有學可上。第四,如果有機會,建議申請者可以找找往屆學長學姐或者是一些有申請經驗的老師聊一聊,這樣加大自己的留學認知。
選校之后,就要開始準備研究生申請材料了,每個學校的文書都有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商科的文書。在確定好申請的學校名單之后可以先把每個學校的文書要求整理一下,然后做下分析,分析一下從哪些角度來寫能將自己的能力體現(xiàn)出來和學校的項目相匹配。文書要客觀,不要在文書里大夸特夸自己的優(yōu)點而忽略用具體的細節(jié)來支撐。文書也要有邏輯性,脈絡清晰。不要東一句西一句,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關聯(lián)性。當然,文書也要和所申學校的項目特點以及方向相契合。比如有學生在文書里大寫特寫自己對某一研究方向很感興趣,結果該項目并沒有此科研方向。
目前有不同的排名資料,但一般仍以Petersons Guide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為準。同學在申請美國留學選校時,應根據系排名,而非校排名來選校;而且切勿集中選擇名次太近的學校,應把“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中”的理論運用在選校上,才不致落到最后收不到一所入學許可的下場。
美國留學各校每年平均都會在學費上做10%到13%的調整;至于生活費方面,以東岸及西岸較高。每年學費與生活費平均費用,常約需要美金兩萬元左右或以上。當然,有些南方、中西部、五大湖區(qū)的大學,也有每年學費與生活費在美金一萬五千元上下的。
美國有些寒冷的州每年常會有七、八個月的雪季,對于已習慣亞熱帶氣候且怕冷的同學,則更要善加考慮。當然,也有些同學還沒看過雪,也不怕寒冷,能到雪地堆雪人、打雪仗,品嘗一下雪季的滋味,也很不錯。芝加哥城的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達拉斯城炎熱的夏天、加州溫暖明亮的艷陽天、被秋天楓葉染紅的密西根州等,都曾在不少美國留學學子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深刻回憶。如果你的體質對天氣冷熱并無特別敏感或反應,那么打開美國地圖選擇學校時,可把氣候兩字拋諸腦后!
現(xiàn)在多數(shù)院校希望學生可以網申,而不是傳統(tǒng)上的郵寄材料。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網申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包括:姓名填寫錯誤,出生日期錯誤,文書上傳錯誤等。特別是文書,一定要高度重視。另外還有一些不能網上提交,只能郵寄的材料,例如:成績單、在讀證明以及財力證明。已經畢業(yè)的學生需要把畢業(yè)證以及學位證的復印件寄過去。另外,申請藝術類的學生需要提交作品集的,有些學校還需要把作品集寄過去。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要求你申請的同時就寄上述材料,但也有學校是給你發(fā)完錄取后才需要你寄。至于寄送的時間,最好是在學校的截止日期之前寄出去。一般使用UPS或DHL兩三天就能寄到學校。
在申請?zhí)峤恢?,一定要對申請進行跟進。主要是給學校的招生官發(fā)郵件或電話聯(lián)系,確定申請的材料是否已經齊全。如果自己有資料需要更新,也可發(fā)信給招生官問詢是否可以更新自己的材料以及信息。如果在提交申請之后很久都還沒得到學校的反饋,也可以發(fā)信去問自己材料的審理情況以及錄取結果發(fā)出的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