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亞裔歧視裁定結果,延時6年 ,哈佛勝訴,沒有歧視!SFFA與亞裔群體敗訴,下面托普仕Alice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
1. 哈佛歧視亞裔案裁定結果:延時6年 ,哈佛勝訴,SFFA與亞裔群體敗訴
據(jù)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道,本周四波士頓聯(lián)邦法院以“沒有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表明哈佛有意歧視亞裔美國人”為由裁定,哈佛在錄取過程中沒有故意歧視亞裔美國人的申請者。
哈佛再次勝訴,SFFA主席愛德華·布盧姆(Edward Blum)(保守派)表示,對法院周四做出的決定并不擔心,并計劃將此案提交最高法院。
2. 哈佛亞裔學生占總招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
在2019屆新生中,哈佛大學錄取了22.6%的亞裔美國人申請者,高于一年前的18.1%,是僅次于白色人種的第二大族裔。
根據(jù)2020年哈佛本科新生報告, 2024屆哈佛新生亞裔占29.1% (將近1/3),非裔占15.8%,均創(chuàng)哈佛歷史新高,近3成家庭收入逾25萬美元。
可見,無論這些訴訟案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哈佛在近些年竭力減少了不少白人錄取名額,將亞裔錄取維持在20%以上,為創(chuàng)造種族多樣化的校園付出了不少努力。
美國大學的招生并不是只看書面成績,還需要全面考量家族歷史(是否與學校有關系,比如曾就讀該校、捐贈、教職工)、推薦信或背景因素等。
相關調查顯示,亞裔學生申請大學時比其他族裔需要獲得更高的SAT分數(shù)。
2011年,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指出,普通亞裔學生若要進入密歇根大學(公立),其SAT成績要比白人高50分,比拉丁裔美國人高140分。
但高分不代表符合其他招生要求。
所以,自帶流量光環(huán)的哈佛或許只是這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戰(zhàn)役中的“替罪羊”。
不管這些以哈佛為首的美國頂尖大學是否擁有自己的“招生暗語”,不管平權法案是否還有效,會哭的孩子總會有奶吃。
縱觀近些年高校錄取數(shù)據(jù),在錄取亞裔美國人比例確實是有所提升,亞裔群體努力爭取權利也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
這場耗時6年的較量還沒完,未來想必還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而對于未來的申請者,提早全面規(guī)劃,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才是硬道理。
以上就是托普仕留學介紹的“哈佛亞裔歧視裁定結果”,更多關于美國留學的相關問題,歡迎在線咨詢,來自美國前30名校師資團隊,讓您直達美國名校!